陶家人刚开始还以为老天开眼,现在才明白过来,原来是丹阳城的钟郡守为他请的救星。
陶恩祥在榻上对楚卿拱了拱手,谢道:“多谢贵人……不知贵人如何称呼?”
楚卿答道:“我奉皇命在身,暂时不宜透露身份。陶大人,能否单独说话?”
陶恩祥刚被她救回一条命,自然没有别的话说,陶家人也没有任何反对的话。
一大票的家眷退了出去,只留下陶夫人和陶公子。
娘俩还很不见外地对楚卿说:“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一家三口不能知晓的。”
楚卿没答话。
这时陶恩祥读完了钟坤的亲笔信,不禁剧烈咳嗽了几声。
陶夫人忙为他端来一盏温水。
陶恩祥摆摆手,对她说:“你和山儿暂时退出去吧!我有话跟钦差大人单独说。”
陶夫人只好带着儿子出去了,顾东城和安顺也跟着出去。
内室里就只有陶恩祥和楚卿两人。
这个年代,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可是大忌。
虽说陶恩祥从鬼门关逛了一圈刚回来,虚弱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。可……他也是个大男人啊。
陶夫人的脸色都不太对了,她打量了顾东城和安顺一番,觉得顾东城的气势更强一些,似乎这人的官职更高一些。
她就试探着对顾东城说:“你们家钦差大人……她身边都不带一两个侍婢吗?”
顾东城如实道:“原本带了两个侍婢,但没带到上元城来。”
他们从昨天下午就离了丹阳城,向上元城出发。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,终于在今日城门关闭之前进了上元城。
若是带上那两个侍婢,她们肯定吃不消这样的行军速度。
并不是每个女子都像太子妃这么有毅力有能力肯吃苦且吃得了苦,而且有勇有谋,镇得住任何场子,应付得了任何突发状况……呃,他好像夸得有点儿多。
如果被太子殿下知晓了,肯定吃醋。
他还是收着点吧。
“并非妾身有意掂酸吃醋,而是惦记着钦差大人的名节。”陶夫人实在忍不住,就压低声音提醒道:“她……成亲了吧!这般行事风格,怕她夫君猜疑;若是没成亲,这般行事风格,……她还能找到婆家吗?”
顾东城笑了笑,道:“请夫人不必劳心。”
说罢他转过身去,不再答话。
太子妃英明果断,处事方面比他们这些男子更胜一筹。
她先是跟钟坤单独密谈,又跟陶恩祥单独密谈,肯定有她的道理。
太子对她十分信任,放手让她去搏,他们这些下属岂有说三道四的资格?
*
内室里,陶恩祥颤声道:“……钟郡守在信里跟我说了,他竟然也中了毒……原来他中毒症状跟老夫一般无二。多亏了钦差大人出手相救,我们师徒感恩不尽。”
他又挣扎着在病榻上行礼,忙被楚卿扶住。
“陶大人不必拘礼。事情原委,想必钟郡守都在信里说了。如今汝州情况紧急,上元城龙蛇混杂,全都要依仗大人主持大局。”楚卿开门见山地道。
陶恩祥喘息了一会儿,方道:“实不相瞒,老夫早就觉察到汝州不少地方有问题。待要细察,却总是阻碍重重。老夫性子耿直,做事喜欢较真,可能碍了一些人的眼。虽表面上不能拿我怎么样,暗地里却下了黑手……”
“大人命不该绝,就说明这些宵小之辈难成大患。”楚卿给他打气,鼓励道:“钟郡守刚解了毒就立即着手解决抢收小麦的问题,还下令封了城,严查任何外来者。他迅速反击,就能扭转局势。”
她虽然不知晓钟坤在信上跟陶恩祥说了什么,却也能猜个大概。
就因为陶恩祥对钟坤的信任和器重,所以会让自已更便宜行事。
陶恩祥对钟坤的确是很信任器重,但是……他疑惑地看了看眼前的女子,还是不太确定:“呃,请恕老夫多一句话。此次朝廷派来汝州的钦差大人……还另有其人吧。”
自古以来,哪有派女钦差的道理?
如果说在京城里偶尔有女官出现,倒也不算稀奇。
可是朝廷外派到京城之外的地儿,从没听说有派女钦差的。
楚卿二话不说亮出了凤令,语气凝重严肃:“我已经协助钟大人整顿好了丹阳城,钟大人在信中肯定有提到本钦差吧!请陶大人莫因为我是女儿身就存了轻视之意。”
她不想解释自已的身后还有别的钦差,那样只会让她的威信大打折扣。她要让陶恩祥确信自已就是正主儿,他没有别的念想,才能放开手支持她接下来的所有行动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